【项目初衷】
对于贫困地区长期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而言,音乐具有打开心扉、重新感受世界的善与美的力量。然而贫困地区农村音乐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让人触目惊心。
据调查,86.7%贫困地区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占课缺课极为普遍;一支自制的笛子,一位“客串”的音乐教师,一首简单的流行歌曲,便是孩子们音乐课的全部,音乐教育已成为贫孤儿童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我去过的很多贫困地区学校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心理情感上有很大的需求。我发现教他们唱歌会让孩子们非常开心,有些情绪可以通过唱歌表达和发泄出来。——歌手平安
【项目愿景】
通过创新音乐教师培养,培育音乐教师种子师资,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音乐教育严重匮乏现状,以人文艺术之光普惠贫困地区少年儿童。
【探索实践】
清华大学依托雄厚的教育资源,引入国际公认的科学音乐教育方式-“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结合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教学实际,设计乡村音乐教师培养计划,已经连续举办五期乡村音乐教师培训,搭建了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师培养经验。
【项目亮点】
名师名校、体系支持、效果追踪
专家团队
音乐教育专家亲授、采用国际公认的以实用、科学和有效见长的柯达伊教学法
体系支持
纳入清华立体化教育扶贫体系,地方教育部门积极参与
效果追踪
梯度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追踪种子师资教学效果
【项目规划】
依托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专业师资力量,选拔欠发达地区乡村音乐教师,通过清华集中面授学习和各地交流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选拔种子师资学员进行三年培养,成为音乐教师种子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