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班式
7月24日,清华伟新乡村音乐教师培养计划第12期开班式举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学习中心主任朱维博在致辞中欢迎各地乡村教师来清华参加学习,他介绍了乡村音乐教师培训项目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音乐教学水平,为乡村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学员代表、甘肃静宁县阿阳小学音乐教师李伟霞表示,作为一线教师,深感音乐教学及音乐教育在生活及对孩子们生命的重要性,责任重大,肩负使命,在以后的音乐之路中,会更加努力服务乡村音乐教育。

课堂授课
来自7省17个县区的49名乡村学校音乐教师参加此次开班式及之后为期5天的课程学习。此次学习围绕新课标要求,以合唱为专题,配合器乐教学。在课程设计上,突出理论指导结合实践训练,集中授课结合现场教学,对学员全方位多维度地给与指导,使学员从音乐的教育性、音乐的人文内涵、音乐的方法技巧、音乐的民族性等维度,加深对音乐以及音乐教育的理解。学员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珍惜清华课堂所得,将音乐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带到各地方乡村学校,让动人的音符响彻美丽乡村。

学习交流
在学习期间,授课教师王骐与部分学员进行学习交流。甘肃静宁学员李伟霞、刘阿婷、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学员武东祺三位学员均是多年来一直坚持跟随乡村音乐教师培养计划的学习者,每期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日积月累,久久为功,通过多年持续的学习,她们已成长为本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骨干教师,美育之种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王骐老师从2018年起,一直参与此项目系列课程的授课和指导,他对学员们的成长进步感到欣慰鼓舞,勉励大家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注重传承与发展,将所学知识与本地艺术特色相结合,将音乐教育扎根乡村大地。
7月28日,经过5天的学习,各地乡村音乐教师都有着满满的收获。在结业式上,内蒙古商都县高级中学音乐教师刘永峰代表49名学员发言,她表示,通过此次课程学习,学员们学有所获满载而归。每位老师都带来精彩丰呈的教学内容,使学员从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更新,从教学视野中开阔了眼界。学员们将这些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作为教学中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一路前行。
长期以来,学校美育是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教师专业性不强,缺乏职业认同感。
针对乡村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伟新基金的支持下,2014年起,继续教育学院启动了乡村音乐教师培养计划,迄今已举办12期,每期50人左右。2020年疫情以来,开启了线上培训,学习人数每期增至300人,扩大了学习的受益面。2023年恢复面授学习的同时保留了线上的学习,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线上以理论课程为主,面授以实践、观摩为主的学习模式。
音乐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从学习规模、组织模式、教学内容上不断实践探索,迭代创新,在培训侧重和主题内容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使培训学习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成效,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