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信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头条新闻

传播科学知识,助力教育振兴

2022-09-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大判断体现了科普工作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9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要建立科学家有效参与基础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要求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科普工作,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流动,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科普讲坛启动仪式

     2020年9月28日,在香港伟新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清华伟新科普讲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面向乡村学校师生开展科普学习,把清华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直播到各地乡村学校,特别是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普及科学知识,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科普讲坛从2020年9月开启至2022年6月,共计举办4期48讲课程,参加学习的乡村师生超过1192万人次,得到乡村学校的喜欢和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2021.1,科普讲坛工作总结会合影


      清华大学老教授老专家将几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以科普演讲的形式呈现给各地青少年学生,为乡村孩子成长成才和乡村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也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社会责任感。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继续教育学院坚持“停课不停学”,充分发挥清华雨课堂在线技术优势,依托学院设在各地的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组织力量,创新学习组织方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和产业人才开展在线学习,取得显著成效。学院深入调查研究地方学习需求,不断拓展学习资源。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一批老教授发挥余热和自身专业所长,常年为北京市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受到学生们热烈欢迎。继续教育学院积极与老科协协调沟通,策划组织面向广大乡村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开展科普讲坛,让乡村的孩子和北京的孩子一样坐在教室就能听到清华教授主讲科普课程。

     通过前期扎实细致的调研,科普课程按照中小学校学期安排,把上课时间固定在每周四的下午,作为“双减”后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学习活动。一是方便老师组织,二是不增加老师工作负担和学生们的学业负担,有效保障了科普学习可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教学站的组织力量,指导教学站及时准确把课程信息推送到各乡村学校,引导和激励学校坚持组织学生参加科普学习。鼓励各教学站深入到乡村学校一线,协助指导技术使用和学习组织,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引导地方学校把科普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起来,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

教学站发文通知组织学习(截取)

     课程开发是重中之重。为了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丰富课程专题和内容,老教授们积极发扬清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常态化开展课程研讨交流,提前半年策划和筹备下一学期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是经过多次试讲,反复打磨,精益求精。老科协还积极拓展校内外优质资源,鼓励和培养清华中青年教师参与科普授课,吸引北京市各领域专家加入科普师资团队,持续创新开发新课程,涵盖天文、地理、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建筑、体育、疫苗等多个领域。

董景新授课


高光华授课

福建宁化教学站组织学习科普讲坛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清华老科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普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坚持总结创新,持续面向乡村学校组织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积极构建资源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学习更加便捷的科普学习体系,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地址:清华大学创新大厦A座4层
电话:(86)010-62787524邮箱:help_poverty@mail.tsinghua.edu.cn

关注清华乡村振兴公众号

©2010-2018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办公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