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硕果飘香。9月8日下午,清华伟新科普讲坛(第五期)开班式举办。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孟至和、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学习中心主任朱维博出席活动并致辞。授课教师代表、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谢丹发言,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团长王水弟及部分科普报告团专家参加活动。来自18省72个县区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所在地学校师生近40万人参加开班式和第49讲科普学习。清华大学定点帮扶云南南涧县组织11069人参加学习。

开班式合影

孟至和致辞
孟至和表示,举办清华伟新科普讲坛,把清华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广大乡村欠发达地区,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业。清华老科协的专家、教授们经过认真总结、精心备课,调整新的课程内容,将几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研究成果通过科普演讲的形式呈现给各地青少年学生,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社会责任感。他希望科普讲坛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爱好,并鼓励学生们打好学习基础,学习科普知识取得更多的收获,坚定学科学、爱科学的远大志向,将来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做好接班人。

朱维博致辞
朱维博感谢香港伟新教育基金的捐赠支持,感谢清华老科协的积极组织参与和各位专家教授为项目提供的专业资源。他简要介绍了清华伟新科普讲坛的策划理念和组织实施情况。他指出,一手抓课程开发,一手抓远程学习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多措并举,持续创新,科普课程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创新研发模式,搭建了一个人人可参与学习的开放平台。科普讲坛的课程质量和组织水平持续提升,参与学习的县区、学校和师生的数量不断增长,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他希望,通过科普讲坛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兴趣,启蒙科学思维,拓展科学视野,理解科学精神,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谢丹发言
谢丹引用《道德经》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的语句作为切入,鼓励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要逐渐养成细心严谨的好习惯;要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不断探索新事物,永远对未知充满好奇;在学习中态度上,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她希望,通过这系列科普演讲,在学生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们的心中发芽、开花、结果,将来投身到科学研究中来,为科学强国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后,科普讲坛(第五期)第49讲“美妙的星空世界”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伯雄主讲,课程通过雨课堂直播。

王伯雄授课
美妙的星空世界群星璀璨,自古以来星星都伴随着许多神话故事。王伯雄通过 “大熊星和小熊星”、“天蝎座和猎户座”、“牛郎织女”三个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介绍了星座的天文学知识,主要有:如何看星座,太阳系和银河系,银河系的构成,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天鹰星和天琴星,夏夜的天空如何看牛郎星和织女星,二十八星宿的由来,以及参星和商星为何永不碰头等有趣的天文现象。他还介绍了人类征服太空所进行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宏伟的规划和美好愿景。
王伯雄老师为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机械、光学与仪器分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测控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负责人。长期从事精密仪器与测试技术的教学与科研,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机电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著有《测试技术基础》教材和专著共7部,为清华大学荷韵诗社社长,出版有《万紫千红总是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荷韵诗社诗词集锦》等诗词著作4部。






各地方教学站组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