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之际,8月2日,2021清华伟新乡村体育教师培养计划第四期(竞赛组织与管理专题)云端开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文雪,清华大学体育部党总支书记马新东,学员代表、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吕巧弟在线出席开班式。来自12个省34个县区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组织选拔328名乡村教师线上参加开班式,并通过雨课堂参加首讲学习,开学第一讲由清华大学体育部党总支书记马新东教授主讲“清华大学体育传统与体育精神”。

张文雪对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作了简要介绍。她强调,乡村教育是国家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学校体育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她特别提到,今年4月19日习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专程来到西体育馆,鼓励清华师生保持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栋梁之才。她希望,乡村体育教师培训积极传播清华的体育精神和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清华教育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为乡村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学习内容。

吕巧弟代表全体学员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近年来取得很大进步。由于观念和地区差异,城乡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体育发展存在着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她期待通过参加本次学习,能够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育人理念,增强实践能力、提升体育教学能力,促进乡村学校体育发展进步。


开班式后,马新东讲授第一讲“清华大学体育传统与体育精神”。他总结梳理了清华体育发展的历程及育人体系的建立,分享了马约翰先生对清华体育的贡献及对体育教育的热爱和坚持,阐释了清华体育的育人理念。他鼓励各位乡村老师努力提升自我,积极投身体育教育工作,从自身做起,就地取材,争取做当地的“马约翰”。

发展乡村学校体育,核心在于提升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积极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针对乡村学校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短缺,教师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在香港伟新教育基金和清华大学体育部的支持指导下,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办公室从2017年开始启动乡村体育教师培养计划,开发设计:“体育教师基础素养提升”、球类运动教学与裁判方法”和“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系列专题,构建乡村体育教师专业提升梯度培养体系,今年是培养计划第四期,以“竞赛组织与管理”为专题。乡村体育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契合了乡村体育教师快速补齐能力短板的迫切需求,使乡村体育教师在育人理念、教学方法上得到提升和进步。同时充分融入清华体育育人理念,把清华的体育传统和精神传播到广大乡村地区,让“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深入人心。
因受疫情影响,本次培训采取线上举办,培训周期从8月2日至9月10日,共计12门课程,56学时,教学模式分在线讲授、研讨交流、自主学习三大模块。课程涵盖:篮球、排球、足球等竞赛组织与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课程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组织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研讨交流,以弥补在线教学互动不足,促进学员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希望通过学习,转变理念,增强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找准努力方向和目标,使体育育人理念深入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教育进步。

清华体育: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体育一直是清华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和面向全员、重视全过程的体育传统,60年来,蒋南翔校长发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早在1926年,马约翰教授就在硕士论文中提出了体育有迁移价值。他谈到,体育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体力效果和教育效果。运动可以使感觉更敏锐,使意识得到发展,因而把性格的意识迁移到社会生活中,体育运动中产生的优秀品质同样可以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因此体育是产生优秀公民最有效、最适当和最有趣的方法。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身体素质,培养社会角色,掌握价值规范,促进人格形成与个体社会化过程。
体育不仅教会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精神,还教育孩子成为勇于面对压力、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的挑战者和创新者。2012年,伦敦奥组委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体育首先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更是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从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创新角度讲,社会能够接受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并且把这种体面和有尊严地输当成一种成功,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文化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和进步。因此,体育是磨炼一个民族的意志,改变一个民族的基因,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供稿|乡村振兴办公室
供图|乡村振兴办公室、地方教学站
排版|乡村振兴办公室